logo

含有“奚”字的古典诗词汇总

本站 9850
在浩瀚璀璨的中华古诗文宝库中,“奚”字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承载了多重深远的意义。它既作为姓氏出现,象征着古老家族的历史传承;又常被用作疑问代词或者语助词,在诗句间流淌出哲理与情感。

首先,《诗经·小雅》中的《何草不黄》,其中写道:“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哀我征夫,独为匪民?步步念君恩,悠悠去乡土。此生无复几时归,曷至于哉!狐裘蒙戎,一岁三褫之,岂其大夫士,犹有君子行也哉!”这里的“曷至”,原句应是"胡宁至止",虽未直接使用“奚”,但在后世传抄中有以“奚”替代者,表达的是对远戍边疆、饱受艰辛的人们的深深同情和质问:为何竟要至此境地?

唐代诗人杜甫在其名篇《春望》里写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堪簪。”尽管全诗并未见得“奚”字身影,但其所描绘的时代背景及人们对于战乱何时得以平息(即“战争将迄于何处?”)的情感投射,则暗含了“奚”的疑惑之意。

再看宋代苏轼所写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里的那句千古绝唱——“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何年”二字虽然不是直指“奚”,但却同样表达了深深的追问与思索之情。“奚”在此处可以理解为我们面对茫茫宇宙时空变换之际心中的那份困惑和探求未知的精神追求。

除此之外,“奚琴怨柳曲,楚瑟奏湘灵”这样的意象也在古代诗歌中常见,此处“奚琴”乃是指一种古老的民族乐器,通过艺术形式抒发作者内心的幽思或悲凉情绪,赋予了“奚”更深的艺术内涵和社会历史底蕴。

综上所述,“奚”这一汉字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扮演的角色丰富多元且意味深长,无论是出于感慨人生的无奈质疑,还是寄寓时代变迁下的民生疾苦,抑或是借喻音乐之美来传达复杂细腻的情绪世界,都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古人卓越的生活智慧和人文关怀精神。每一首嵌入“奚”字的经典诗词都是中华文化瑰丽画卷上的点睛一笔,闪烁着永恒的魅力光芒。

标签: 奚的古诗